讨论笔记 | 推开那扇门,“现代娜拉”逃离后的选择不止一种

CW小管家 CW未命名色彩 2022-01-19 21:00
图片

这里是CW未命名色彩。

作者 | 二言 阿树

制作 | 朱迪

图源 | 网络


一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曾经引爆网络,引得多少人羡慕,但又有多少人敢真的放下一切,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2020年,一位56岁开启自驾游生活的阿姨进入公众的视线,苏阿姨的不仅给大家展现了独自旅行的勇气,也展现了渴望摆脱传统女性身份的女性力量。苏阿姨对婚姻生活的“逃离”,是一种逃避吗?与当下流行的女性主义思想有什么关系呢?大家对此分享了观点和见解。


图片

苏阿姨围脖账号


1

逃离的起因和定义

苏阿姨缘何在年过半百时从自己的小家庭出走,在时代背景下有着显而易见的答案。比如因为没有爱的无聊婚姻,不靠谱、也不会改变自己的丈夫,被传统观念支配的社交环境,二十年前“好女人不会离婚”的舆论等,使她轻易看见了自己将同样压抑麻木的下半生,于是选择悄然离开这样的生活。许多年长女性面临着相似的处境,有的人畏惧邻里间的闲言碎语、离婚后前夫的骚扰而放弃改变现状得过且过,有的人被逼到绝境奋起反抗杀夫,走上了犯罪的不归路。与她们相比,苏阿姨似乎只是在逃跑的路上,而没有给这样的婚姻生活下一个定论,对此大家认为,逃避虽可耻但有用。


“苏阿姨出去旅游总比和丈夫鱼死网破强,”有人说,“逃跑说明这个人还能活下去,这是一种灵活的智慧”;也有人说,“逃离是及时止损,如果身处臭气熏天的地方,逃离本身便是一种勇气”。苏阿姨起初虽然无法预知自己逃离后的生活,也大概率并不清楚自己真正希望成为的模样,但她知道现阶段自己不想要什么,并付诸行动去改变自己被束缚的前半生,从这个层面上讲,逃离其实是对现实的直面。

图片


2

逃离后的迷茫

对所有人来说,勇敢迈出改变现实的第一步往往只是开始,意味着自己开始尊重自己的想法,而人们总会对现实不满而寻求改变。倘若把逃离的过程喻为爬山,美好的未来坐落在在群山绵延的彼岸,那么人们总会发现有更高更多的山横亘在理想与现实之间、难以撼动,此时不免会产生巨大的虚无感或被重重现实裹挟的窒息感。例如,觉醒的女性发现难以唤醒更多人,通过高考远走高飞的大学生突然找不到人生方向,不想结婚生子的年轻人对未来感到迷茫。对此,有人用鲁迅的话激励自己,“不必看到希望,与黑暗作斗争本身就是乐趣无穷的”;有人乐观地想,“这是生命的力量,体现了我对自由的渴望”,或者“不太在意远处还有多高多远,保有当下的希望。”一些朋友则注重于逃离原有生活模式后的感受,他们总结形容为:“来到了更宽阔的地方,打开了自己对生活的想象,也产生了许多探索的契机”,“找到自信,更加敢于尝试”,“发现逃离永远不是终点,是开始”等等。


此外,对于如何化解逃离过程中人们常常遇到的迷思或困境,大家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一为心理上产生无法处理的负面情绪时,例如开始怀疑“这样做是否是在逃避现实”。有人说,“我们应暂时别去想接下来应该做什么,去好好爱自己,等到重新拥有力量再去直面当下。”二为倘若在现实中遇到情感pua,我们可以试着“面对自己,审视自己,进而接纳自己”,或者“像苏阿姨那样,从关爱自己的身体开始,吃饱穿暖,累了就休息,有时间多亲近大自然。”

图片

乘风破浪的苏阿姨


3

逃离的意义

本次讨论的最后,由于苏阿姨的经历对她们那样年龄段的女性们而言过于特殊,我们选择通过分享身边所闻的例子来探究逃离对于普通女性究竟意义何在。


第一种女性是时代背景下常见的家庭主妇们,她们将全身心奉献给家庭并与社会完全脱节,也不似苏阿姨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因此人至中年遭遇婚姻危机时无力改变现状。这种情况下,不仅她们自己容易精神崩溃,孩子也往往会成为夫妻双方情感博弈的介质,母亲的疼痛或许将继续代际传递。那么对她们来说,反抗意识的产生便是“逃离”的开始,鼓励她们走出小家庭、缩小与丈夫的差距。此时,逃离的意义在于“通过不断地自我完善而成为更好的自己”


相对的,第二种是仍保有自己事业的女性们,她们比苏阿姨多出了许多选择权。比如,她们大多离异并独自抚养孩子,主要关心的问题是自己能否给孩子未来提供足够的依靠,或者一个品行恶劣的父亲形象对孩子是否造成了不良影响,而她们自己则往往有积极的人生观,忙碌于事业当中。从婚姻生活来看,她们似乎已经处于大多数人向往的、“逃离后”的状态。但她们表示,由于社会传统对母亲身份强加的期待,照料未成年孩子也成为了一种束缚,实际上她们更想展望完全自由的人生——在孩子成年上大学之后。对她们而言,“逃离”的意义同样在于审视、打破一些既定传统,找寻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从而成为更好的自己。


“任何对传统性别结构的反叛都是女性主义的体现”,有人感慨道,“这些女性们可能并不熟知当下‘时髦的’女权理论,但她们已经提前很多年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她们是坚定的理论实践者。结合‘逃离’的产生背景可以看出,无论是以往的文学作品还是当下现实写照,‘逃离’本身便是一种女性主义。”



你订阅Newsletter了吗?

第14期Newsletter已于1.17晚上发出,已订阅但未收到邮件的朋友们请手动将[email protected]添加为联系人


为了防止失联,请大家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CW的Newsletter。为了避免CW的来信被无情扔进垃圾箱,建议使用网易邮箱

图片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